2016/01/22

五斗星君旗

五斗星君旗


三寮灣東隆宮廟宇正面左右兩側設置有一對旗桿,每支旗桿上有一個斗座,斗座上插有五支旗,這五支旗稱為五斗星君旗,今天就來介紹一下

所謂「五斗星君」就是東、南、西、北、中五方斗宿之總名,以北方斗為主,其次則為南斗,再次為東斗與西斗及中斗,傳統道教奉祀的眾多神明之五位尊神,為一般人對星宿崇拜而生的仰,與人的生、死、禍、福、富、貴習習相關,聖誕在農曆九月初九;一般我們大都聽過南北斗星君,其它的星君大都没聽過吧! 


道經稱,北斗落死,南鬥上生,東斗主冥,西斗記名,中斗大魁,總監眾靈

東斗是主算護命星,職司權責為紀算,為色旗;計有五宮:第一蒼靈延生星君,第二陵延護命星君,第三開天集福星君,第四大明和陽星君,第五尾極總監星君。

西斗是記名護身星君,職司權責為記名,為色旗;計有四宮:一宮白標星君,二府高元星君。三典皇靈星君。四將巨威星君。

南斗是六司延壽星君,職司權責為延壽,為色旗;有六宮(星)第一天府星,為司命星君;第二天相星,為司祿星君;第三天梁星,為延壽星君;第四天同星,為益算星君;第五天樞星,為度厄星君;第六天機星,為上生星君。

北斗是本命延生星君,職司權責為解厄,為色旗;計有七宮:第一天樞陽明貪狼星君,第二天璇陰精巨門星君,第三天璣真人祿存星君,第四天權玄明文曲星君,第五天衡丹元廉貞星君,第六闓陽北極武曲星君,第七瑤光天衝破軍星君。

中斗是大魁保命星君,職司權責為大魁,為色旗:計有三官。第一宮赫靈度古星君,第二宮翰化上聖星君,第三宮中和玉德星君。

致於為何是設置五斗星君旗呢?總幹事表示因為東隆宮奉祀南北斗星君,因此有設置五斗星君旗。


 參考資料來源:台灣wiki

2016/01/20

八區十三庄四十七角頭

 學甲慈濟宮信仰的範圍「學甲十三庄-八區十三庄四十七角頭」的組成分別為

八區指的是
學甲後角、中角、下角、六分角、東南郊區、西部郊區、東北郊區及北門區等

十三庄指的是
隸屬學甲區:學甲、中洲、大灣、草坔、山寮、宅仔港、學甲寮、倒風寮(新芳)等八地。

隸屬北門區:三寮灣、溪底寮、二重港、渡仔頭、灰磘港等五地。

四十七角頭則為依信徒代表成員細分為:
1.學甲後角-後社、澎城。
2.學甲中角-煥昌、錦繡角、三角仔、中角羅、中角謝、中社角。
3.學甲下角-溪仔墘、縣內角、下角周、宅口、下社角、東竹圍、仁得。
4.學甲六分角-新寮、頂山寮、東寮。
5.東南郊區-大灣、下草坔、中草坔、頂草坔、山寮、瓦寮。
6.西部郊區-中洲、東頭角、頭前寮、西廍、光華(過港仔)、頭港(新舊頭港)。
7.東北郊區-宅仔港、德安寮、二港仔、學甲寮、大埔口、麻油寮、竹圍仔、紅茄、新芳、紅蝦港。
8.北門區-錦湖(新舊渡仔頭)、北馬仔、麗湖(西埔內)、玉港(灰磘港)、二重港、溪底寮、三寮灣。

2016/01/18

大灣清濟宮碑記

清濟宮碑記

    台灣崇仰之聖神「禹王-水官大帝、保生大帝-吳真人」威靈顯赫,歷代追尊,各有典禮,香煙鼎盛。所在構璇宮、塑聖像、隆祭典……而奉者相望也。然塑其源流,未有大灣清濟宮之久遠也。當明洪武二十年丁卯(西元一六八七年),有王讀者自唐山避難來台,迎請安徽、當塗禹廟禹王(世稱大禹。吳,吾也,大也。故自古相傳尊稱吾王、吳府千歲、天頂王)定居大灣奉祀。逮明永曆十五年辛丑(西元一六六一年)鄭成功復台,移民復自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白礁迎來保生大帝(白礁開基正身保生大帝,吳夲)、保生二大帝,從此在公厝庭臥虎穴(王灣之家門前)葺簡陋公厝安奉,此為本宮草創之嚆矢也。

2016/01/11

山寮東明宮沿革誌

山寮東明宮沿革誌
本宮奉祀李府千歲,溯於一百六十餘年前,清嘉慶年代,山寮地方人疏地瘠,居民均務農為生。緣有兩庄族長劉連、劉大抱、黃九清、黃什、王水、劉四、劉光仕、王妙等八人,商議雕刻李府千歲神像一尊,雕成後奉請至南鯤鯓代天府開光點眼,之後八人輪流供奉金身於家中,並定每年四月二十六日慶祝聖誕千秋,此為八股爐之緣起。嗣經十五年,謝姓信徒併入,自此三庄合併供奉神像。因神靈顯赫,福庇群生,善男信女遐邇瓣香,每年聖誕佳辰,演戲叩謝神恩。至民國十七年(戊辰)以後,每年十月十五日舉行盛典拜祭公神。在此期間,因未建廟,神像仍由三庄信徒輪流爐主供奉家中,既失肅穆,且未臻敬仰。迨至民國六十五年(丙辰)秋,山寮地方實施社區建設,社區理事會有鑑於此,乃倡議合併社區活動中心建廟供奉神像,旋即發起募貲籌備興建事宜,並恭迎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聖駕擇定廟地於現址。一時信徒喜捐樂獻,合力鳩工庀材,仝年十月二十日蠲吉破土動工,耗資新台幣陸拾伍萬餘元,越年丁巳梅月始告竣工,宮殿鼎新,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壯嚴觀瞻,立名東明宮,仝年五月十日擇吉慶祝落成,進火鎮座,従茲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神光普照,佑我黎民爾。
山寮社區理事會暨東明宮建設理事會

中華民國六十六年丁巳蒲月吉日 敬誌

2016/01/07

上白礁香陣十大必看之二:藝閣

清朝時台灣先民自泉州、廈門等原鄉,引入藝閣的展演形式,舊日稱為「詩意閣」,日治時期曾興盛一時,歷來皆廣受民間喜愛。早期常以藝旦裝扮坐於台閣上,演 奏南管音樂,後來則多扮演神話或歷史演藝故事。台閣形式則歷經騎馬、人力扛抬,發展至人力板車牛車、三輪車乘載,今日則常用鐵牛車、馬達三輪車、小貨車、 大卡車、大拖車等動力。隨時代發展,人物也由真人扮演,逐漸改為電動人偶為主。

直至今日,台灣廟會的真人藝閣,主要常見於北港朝天宮迎媽祖、麻豆香科與學甲上白礁。北港藝閣繁多盛大,為全台之冠,單以甲午年而言,便高達三十五閣之多,令人目不暇給。

北港與麻豆的藝閣,多數由當地店鋪、單位所贊助延請,主題多變。如今學甲上白礁香陣中,也常見到由外地聘請而來的大型電動藝閣,聲光炫目。然而最吸引人的仍是由各角頭廟宇所組裝專屬的真人藝閣,每年都依循傳統,裝扮固定的劇目。

以乙未年來說,出陣的真人藝閣依序為:20號羅姓角「八仙棚」、第77號三角仔清保宮「八仙過海」、第83號宅口興太宮「太子遊龍」、「五虎平西」、第89號下社角白礁宮「哪吒鬧東海」、「董漢尋母」。


排序93號的後社角聖和宮,原有專屬角頭藝閣「郭子儀大戰烏鳳仙」,唯經歷八八風災後,出陣不易。每年都改聘請外來藝閣「洛花河」,也是真人裝扮,扮相極為美麗。另外先鋒普濟宮、53號煥昌文衡殿、81號縣內角太安宮偶爾也會聘請有真人藝閣,不妨留意觀察

學甲的真人藝閣,迄今仍保留各種動力型態。如後社蜈蚣陣雖屬宗教性陣頭,其樣式則為早年人力扛抬的台閣;羅姓角「八仙棚」、則由人力推動輪子前進;「五虎 平西」與「董漢尋母」母則用鐵牛車為動力,拉動連結成串的兩輪拖車。其他則裝設在鐵牛車、汽車之上。綜觀各藝閣,幾乎可說是台灣藝閣發展史的縮影。


其中羅姓角的「八仙棚」有小蜈蚣陣之稱,創立緣由係因羅姓宗親,拆「羅」字為「四維」,採「四維生八卦」的巧思,所以設計八仙為主題的台閣。另外下社白礁宮的「哪吒鬧東海」創立至今已有五十餘年,始終維持舊日的樣貌。車身周邊彩繪仍是油漆塗繪,令人發思古之幽情。龍首隨著轉動方向,會噴出明星花露水,所到 之處,香客都會興奮地期待香水噴灑,堪稱一絕。


早幾年,由於鄉下人口趨於老化,學甲各藝閣常不易找到孩童扮演,常要四出央託。前幾年前慈濟宮舉辦安南巡禮後,由於蜈蚣陣帶動風潮,民眾趨之若鶩,使得各藝閣也變得十分熱門。扮演各種神話人物的孩童,與父母家人的親密互動,也常是許多攝影師爭相捕捉的畫面。


本文章由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室收集、整理、撰文,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授權條款使用。
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室粉絲專頁
編撰: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室—李啟嘉

2016/01/04

白礁宮碑記


下社角~白礁宮 白礁宮碑記

 本宮奉祀保生大帝原為周代泰伯皇帝之後裔 建國吳縣 (現在江蘇省) 傳至三十一世時,遂以吳為姓,後因子孫繁衍,始分出一支,遷入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定居。至聖父名通,聖母黃氏,得夢聖胎,到宋太宗 (及趙匡胤之弟匡義) 太平興國四年 (己卯) 聖母行將分娩,見長素道人南陵使者偕北斗星君護送童子至寢門口言:是紫微星前來降世。言畢大帝即降生。此時異香滿室,上空五彩景雲,紫氣滿庭。時正為農曆三月十五日辰時。


2016/01/03

上白礁香陣十大必看之十:隨香

上白礁香陣中有各式各樣的藝閣、陣頭,光彩奪目的神輿、輦宮,吸引無數香客、遊賞者的眼光。許多學甲鄉親都覺得看遍各個香科,總是覺得學甲鬧熱最好看。而在香陣之中,還有一群虔誠的信徒,跟隨在保生大帝神轎、輦宮的前後左右。默默承擔重要的腳色。

在二大帝輦宮後,最為顯眼的便是「香擔」,由當年度的「頭家」以扁擔肩挑,跟隨香陣前進。「香擔」為小廟造型的木箱,用來盛裝水缽、香爐。整個上白礁祭典 中,最核心的儀式便是「請水火」,「請水」代表飲水思源之意,同時在民間信仰中,也有向水中招募無形兵馬的意義;至於「請火」,則是以白礁亭象徵中國大陸 白礁慈濟祖宮,透過儀式代表刈取祖廟的香火。當學甲慈濟宮在將軍溪畔頭前寮白礁亭舉辦請水火儀式後,便將水缽、香爐迎入香擔內,再跟隨香陣擔回廟中。

隊伍中有香客手持槺榔掃帚,在輦宮、神轎前,簡單掃除雜物,象徵為大道公淨路。另有一群人肩挑扁擔竹籃,竹籃中盛裝清水與馬草,稱為「擔馬草水」,所謂馬 草,主要是牧草、番薯籤,乃是象徵服事主神的坐騎「王馬」。擔馬草水的信徒,頭戴斗笠,腰纏毛巾。自2014年起,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室志工團便號召學甲 國中的師生一同擔馬草水、掃香路,稱為「文化行腳青年軍」,希望引領學生走出教室,親自走過自己的鄉土,深切體會地方文化之美,用行動展現愛鄉土的情懷。

而在隊伍最後,則有眾多信徒或步行,或牽車,或者踩踏著自行車,緩緩騎著機車、開車,跟隨大道公的腳步,穿街走巷,越過田疇鄉野,他們是隨香客。上白礁的 香客的特色,是手持「隨香金」,也有人稱「香環」。所謂「香環」是一隻「暗八香」,香腳上綁了兩個金紙環。凡是準備隨香的信徒,應在隨香前幾日,手持「香 環」到慈濟宮焚香,向保生大帝稟報即將隨香,祈求路程平安,然後再暫時掩熄。

上白礁當日再手持「香環」隨香,許多隨香客常會提舉多份香環,代表全家丁口,為家中親人祈福。隨香路程則依個人體力或許願,有人走完全程,也有人跟隨部分 路程。跟隨部分路程的隨香客,則在保生二大帝回程入廟時,前往附近路口跟隨。等全程圓滿後,隨香客再將暗八香點燃,向主神稟報完成任務。隨後再將暗八香插 於香爐,將金紙投入金爐焚化。不過入廟之時,由於香客眾多,廟方人員常會引導將整隻香環投入金爐燒化。

早期隨香客中,也有手持隨香旗的舊俗,不過近年已經消失。有一些地方的文史工作者,正倡議能恢復如此傳統,也增添香陣一景。


跟隨香陣掃香路、擔馬草水或隨香者,多數都是因為許願而來,祈求家人身體健康、平安,或曾受大帝爺神蹟庇佑,恢復健康,獲致福祉的。在他們身上,常難見到 台灣人為家庭付出,無私奉獻的精神,不為自身祈求,而全心全力祝福家人的動人故事。跟隨大帝爺走香路時,不妨聽聽他們的故事。


本文章由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室收集、整理、撰文,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授權條款使用。
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室粉絲專頁
編撰: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室—李啟嘉

2016/01/01

上白礁香陣十大必看之三:宋江陣

學甲十三庄的香域中,共有五陣宋江陣。平常年上白礁時,可見到謝姓角謝姓獅團金獅陣、錦繡角田龍館宋江陣、中社田府元帥廟宋江陣。若逢四年一度的香科年,還有中洲惠濟宮、錦湖吳保宮出陣。上白礁的香陣中,武陣雖不如西港香繁多,然而規矩、法度仍依循傳統,甚為可觀。

在台南五大香科中,各武陣常可見到「腳巾系統」的傳承,所謂「腳巾」是綁繫在腰間的長條布巾,以不同的色系分別各陣頭姓氏親族、師徒傳承、結盟關係,也可 窺見舊日先民拓墾過程中,相互拚搏或彼此聯盟的歷史。其中以西港香最為嚴密,共分有紅、黃、青、綠、淺綠等五色。而學甲的宋江陣中,謝姓獅團屬於紅腳巾系 統,其餘各團則為黃腳巾系統。然而,在學甲地區的宋江陣,彼此並無壁壘分明的現象。

謝姓獅團以太祖先師為主神,民間相傳即為宋太祖趙匡胤。成立之初,因為同屬謝姓宗親的因緣,所以禮聘西港烏竹林廣慈宮金獅陣的師傅前來教授陣法,迄今有百 餘年歷史。陣頭中鮮紅亮眼的獅頭與可愛的獅旦為其特色,每逢上白礁祭典,皆由謝姓獅團擔任慈濟宮保生大帝的「駕前護衛」,祭典與繞境結束後,保生二大帝入 廟後,也由獅團負責淨廟安座。於2007年登錄為原台南縣傳統藝術文化資產。

其他各陣則奉田都元帥為主神。錦繡角田龍館,為莊姓宗親角頭廟,相傳於1853年時,族長為求壯健族人體魄,抵禦盜匪,便招募族人習武組成宋江陣。祭典當 日,負責前往後社集和宮迎請蜈蚣陣出發,並一路引導至慈濟宮參香,展開全日的香路行程。中社田府元帥廟,則為陳姓宗親所信奉,相傳於清代末年時所組成。此 外中洲惠濟宮的宋江陣,也是延聘中社角的師傅前去教導,可說同出一脈。

各宋江陣於上白礁前一兩個月,會先於角頭舉行「立館」(企館)儀式,也稱「入館」,隨即展開集訓,此後於夜間練習時,鄰近便能聽聞響亮有力的宋江鼓聲,由 各陣前輩帶領年輕晚輩排習陣法,施展拳腳,舞動器械,煞是好看。待到集訓有成後,再擇定吉日,前往學甲慈濟宮向保生大帝報告,展演全套陣法,稱為「開 館」。此時,可以盡情欣賞宋江陣的完整表演,可說是精彩萬分。

「開館」結束後,各宋江陣則會前往各交陪廟宇操練拜廟,稱為「探館」,也會至贊助的宗親、商號家中演練,並進入屋中,以求驅除邪穢,庇佑平安,稱為「掃厝」。於所有祭典結束後,會另行舉辦「謝館」儀式,感謝祖師爺庇佑。

香陣繞境當日,宋江陣不會完全依循號序前進,因此想要在各角頭廟宇見到他們表演,需要碰點運氣。一般說來,各宋江陣在將軍溪畔白礁亭的祭典現場,往往會擺開陣勢表演,有心欣賞的話,可以前往當地欣賞。


本文章由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室收集、整理、撰文,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授權條款使用。
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室粉絲專頁
編撰: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室—李啟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