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7

上白礁香陣十大必看之二:藝閣

清朝時台灣先民自泉州、廈門等原鄉,引入藝閣的展演形式,舊日稱為「詩意閣」,日治時期曾興盛一時,歷來皆廣受民間喜愛。早期常以藝旦裝扮坐於台閣上,演 奏南管音樂,後來則多扮演神話或歷史演藝故事。台閣形式則歷經騎馬、人力扛抬,發展至人力板車牛車、三輪車乘載,今日則常用鐵牛車、馬達三輪車、小貨車、 大卡車、大拖車等動力。隨時代發展,人物也由真人扮演,逐漸改為電動人偶為主。

直至今日,台灣廟會的真人藝閣,主要常見於北港朝天宮迎媽祖、麻豆香科與學甲上白礁。北港藝閣繁多盛大,為全台之冠,單以甲午年而言,便高達三十五閣之多,令人目不暇給。

北港與麻豆的藝閣,多數由當地店鋪、單位所贊助延請,主題多變。如今學甲上白礁香陣中,也常見到由外地聘請而來的大型電動藝閣,聲光炫目。然而最吸引人的仍是由各角頭廟宇所組裝專屬的真人藝閣,每年都依循傳統,裝扮固定的劇目。

以乙未年來說,出陣的真人藝閣依序為:20號羅姓角「八仙棚」、第77號三角仔清保宮「八仙過海」、第83號宅口興太宮「太子遊龍」、「五虎平西」、第89號下社角白礁宮「哪吒鬧東海」、「董漢尋母」。


排序93號的後社角聖和宮,原有專屬角頭藝閣「郭子儀大戰烏鳳仙」,唯經歷八八風災後,出陣不易。每年都改聘請外來藝閣「洛花河」,也是真人裝扮,扮相極為美麗。另外先鋒普濟宮、53號煥昌文衡殿、81號縣內角太安宮偶爾也會聘請有真人藝閣,不妨留意觀察

學甲的真人藝閣,迄今仍保留各種動力型態。如後社蜈蚣陣雖屬宗教性陣頭,其樣式則為早年人力扛抬的台閣;羅姓角「八仙棚」、則由人力推動輪子前進;「五虎 平西」與「董漢尋母」母則用鐵牛車為動力,拉動連結成串的兩輪拖車。其他則裝設在鐵牛車、汽車之上。綜觀各藝閣,幾乎可說是台灣藝閣發展史的縮影。


其中羅姓角的「八仙棚」有小蜈蚣陣之稱,創立緣由係因羅姓宗親,拆「羅」字為「四維」,採「四維生八卦」的巧思,所以設計八仙為主題的台閣。另外下社白礁宮的「哪吒鬧東海」創立至今已有五十餘年,始終維持舊日的樣貌。車身周邊彩繪仍是油漆塗繪,令人發思古之幽情。龍首隨著轉動方向,會噴出明星花露水,所到 之處,香客都會興奮地期待香水噴灑,堪稱一絕。


早幾年,由於鄉下人口趨於老化,學甲各藝閣常不易找到孩童扮演,常要四出央託。前幾年前慈濟宮舉辦安南巡禮後,由於蜈蚣陣帶動風潮,民眾趨之若鶩,使得各藝閣也變得十分熱門。扮演各種神話人物的孩童,與父母家人的親密互動,也常是許多攝影師爭相捕捉的畫面。


本文章由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室收集、整理、撰文,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授權條款使用。
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室粉絲專頁
編撰: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室—李啟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