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7

三寮灣-七星墜地


三寮灣-七星墜地

話說民國34年東港東隆宮 溫府二千歲奉旨到三寮灣輔佐同胞兄弟 李府千歲,當年就曾說若要三寮灣庄頭平安順事,一要山頭,二要水路,今天就來說說”山頭”,民國37年 溫府二千歲為了三寮灣庄頭平安順事,在庄內總共安置七座土墩,約略行成所謂「北斗七星」的圖形,而傳說七星主消災度厄,故稱之為「七星墜地」或「七星落地」;三寮灣庄這七個土墩,上方皆植種一顆榕樹,榕樹樹根下埋有七星鼎……等避邪之物,位置大都在村莊的道路的路衝或是庄的外圍四周以保護村落及鎮煞驅邪;而在庄頭東邊入口之一星,以前俗稱為「大墓林」,除了是三寮灣庄原本就有之外,其他六座都是由庄民擔土到指示位置堆成一個個的土墩。民國101年 溫府二千歲還特別降駕親自至「七星墜地」的七座土墩巡視,亦巡庄一圈及安五營,並指示土墩要整修的地方及時辰,由此可知 溫府二千歲對於祂安置的”地理”是相當的關心。

三寮灣-七星地GOOGLE地圖



  1. 三寮灣自立庄以來,在部落東郊就有一座「大墓林」的土墩,現稱為「壽山」,以磚頭砌護坡,在土墩中央有一顆百年的榕樹,樹傳說下放了三個骨罈,還有一對巨大的錦蛇在此「守山」,並留傳「大墓林(壽山)越大,三寮灣越旺,人的歲壽就越長」的傳說。民國67年在東隆宮重建完成時李府千歲降駕將「大墓林」改名為「壽山」。自此以「壽山」做為三寮灣整個村莊的「靠山」。
  2. 位在庄口處,由人工「擔土」堆造而成,以磚頭砌護坡,土墩上有1株榕樹和角頭廟田隆宮的東營營厝仔。
  3. 位在三叉路口處,由人工「擔土」堆造而成,以磚頭砌再外其外測洗石子成護坡,土墩上植有榕樹1株,前有「三慈社區發展協會」標幟。
  4. 位在三慈國小東側,由人工「擔土」堆造而成,以磚頭砌其外測洗石子成護坡,土墩上植有榕樹1株;因位在路口,所以土堆整理得較佳。
  5. 位在「姓林仔」北側(庄頭西北邊),由人工「擔土」堆造而成,以磚頭砌護坡,土方來自附近池塘,土墩上植有榕樹1株及角頭廟三安宮的北營營厝仔。
  6. 位在三慈國小牆外西北邊,由人工「擔土」堆造而成,以磚頭砌其外測洗石子成護坡護坡,土方來自庄人林丁丕的魚塭,並獻贈安設地所需之土地;高度約2米,直徑約9米,土墩上植有榕樹1株。
  7. 位在庄頭西邊(三寮灣221-8號宅前),由人工「擔土」堆造而成,以磚頭砌護坡,土方來自庄人劉海遂農田,並獻贈安設地所需之土地,土墩上植有榕樹1株及旁有角頭廟齊天宮的南營營厝仔。

資料來源:南瀛辟邪物誌

2016/02/23

上白礁香陣十大必看之七:慈聖宮徒步晉香



當高鐵已經使臺灣西部成為一日生活圈的今日,堅持以徒步的形式進香、謁祖,成為信徒展現虔誠信仰的重要歷程,更有人年年行走同樣漫長的香路,一如穆斯林前 往聖地麥加,或藏傳佛教信徒前往拉薩布達拉宮的崇敬。目前在臺灣,長途步行進香常見於媽祖的信仰活動,如大甲鎮瀾宮八天七夜的徒步遶境進香、白沙屯媽祖往 北港朝天宮進香等廟會活動,早已成為媒體競相報導的熱點。而在台南,最負盛名的應屬東山碧軒寺迎佛祖的苦行了。


在學甲地區想見到長途徒步進香的香陣,早幾年只有高雄朝后宮往北港天后宮進香後,回程會經過學甲,至慈濟宮參香後,又沿華宗路往佳里南下。今年則會在國曆四月九日(農曆三月初一)時路過,有心者不妨留意。

不過近幾年,在上白礁的活動中,則增加了高雄五塊厝慈聖宮「徒步晉香」的盛事。慈聖宮分靈自學甲慈濟宮,至今已有九十餘年的歷史,自2011年開始以徒步形式回學甲祖廟謁祖進香,並參與上白礁的繞境祭典,活動結束後再以徒步方式返回高雄,全程約需七天六夜。


慈聖宮隊伍抵達學甲時,為農曆三月初十的傍晚,如果適逢慈濟宮開基保生二大帝輦宮巡視三塊厝、溪仔墘、二港仔等角頭後返宮,慈聖宮神轎會趕赴輦宮前迎接,頭籤會跪拜於地上行禮,而入大殿前,頭籤也會跪拜前進,直至大殿之內,禮儀極為虔誠。


慈聖宮徒步晉香的神轎為籐轎,由四人前後扛抬,行走時步伐輕快擺動,沿途敲打小鑼引導,與一般喧天的鑼鼓不同,很有特色。途中會發送該廟的香火袋,在宮 廟、民宅駐駕時,信徒皆會虔誠跪拜。由於要回祖廟進香,隊伍中也有香擔,可以說是在上白礁盛大謁祖香陣中,具體而微的小型謁祖隊伍。


本文章由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室收集、整理、撰文,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授權條款使用。
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室粉絲專頁
編撰: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室—李啟嘉

2016/02/22

上白礁香陣十大必看之九:大道公押後

在台南五大香科中,繞境香陣順序俗稱「轎番」,各有沿襲的傳統,比如「西港香」的轎番,既能觀察到前鋒、副帥等職務位階,更能夠見到當地郭姓、黃姓械鬥的歷史,巧妙地將有歷史恩怨的庄頭區隔開來。麻豆香由代天府五府千歲神轎領頭,則反映了舊日麻豆迎「鯤鯓王」的歷史。

而在上白礁香陣中,除前鋒陣蜈蚣陣領頭之外,緊接著便是新寮普濟宮,稱為「首號轎」或「先鋒轎」,一來是因為早年新寮普濟宮是香路上第一間接香的廟宇,此 外本地傳說,普濟宮代天巡狩鎮守在學甲風水地理上的「水頭」,與鎮守「水尾」的後社集和宮,遙相呼應,所以排為第一號。

其後則先排列來自外地縣市的分靈、交陪廟宇,再安排台南地區外庄頭的宮廟居次。隨後為學甲十三庄的廟宇,由羅姓角的八仙棚領頭,所以八仙棚才又稱為「小蜈蚣」。十三庄內則依遠近距離依次排列,從渡仔頭、三寮灣、溪底寮乃至學甲市區內各角頭。

香陣中最後端的幾間廟宇,則與慈濟宮都有極為深切關係:
下社角白礁宮為保生二大帝來台後最早的發跡地,早些年轎番多與宅口角相連,近年則多往後排列。
謝姓獅團金獅陣為「駕前護衛」。
後社角諸廟宇集和宮負責籌辦前鋒陣蜈蚣陣。
學甲寮慈照宮供奉原屬慈濟宮的舊保生四大帝,出轎供信徒「鑽轎腳」。

而在香陣中殿後的自然是慈濟宮的輦宮與神轎了,開基保生二大帝的輦宮於後押陣,俗稱「大道公押後」,當二大帝的輦宮到來,沿途擺設香案的信徒都會開始燃燒 金紙,點燃鞭炮,以示崇敬。等到輦宮遠去,信徒才開始收拾香案,灑掃馬路庭院的金紙、香灰。有些廟宇至今仍謹守禮俗,還會率領所有廟方人員、信徒當場跪 拜。

尤其當慈濟宮神轎、輦宮抵達下社角前,白礁宮的乩童會先前往角頭外的廣文路口等候,然後引導進入下社角。在下社角廟庭,以李姓宗親為主的信徒,會誠懇邀請 保生二大帝「下馬看戲」,廟庭前的歌仔戲團也會立刻演出專門酬神的「扮仙戲」。廟方更會殷殷訴說當年的歷史,情景十分動人。

由於參與上白礁的廟宇每年都多近九十,甚至上百間廟宇,以致結束祭典,返程繞境,當二大帝的輦宮回到慈濟宮時,都已經是隔日凌晨了。二大帝入廟,所有上白礁活動才算圓滿完成。

「大道公押後」這句諺語,常用來指重要人物總是會最後才現身,也會用以調侃聚會中遲到的朋友,很有地方特色。


本文章由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室收集、整理、撰文,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授權條款使用。
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室粉絲專頁
編撰: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室—李啟嘉

2016/02/20

上白礁香陣十大必看之五:軟身福德爺

在台灣北部的廟會中,總是可以見到北管軒社高亢喧騰的曲牌演奏樂聲中,眾多高大的神將如,威嚴擺動手腳,腳踩特殊步伐,甚或旋轉跳躍。而在電影《陣頭》及 高雄世界運動會開幕表演的熱潮後,「電音三太子」更廣為國人所熟知。這些巨型的神偶陣頭,一般稱為「神將團」,民間則暱稱為「大仙尪仔」,為常見的宗教性 陣頭,通常擔任主神的護衛,如千里眼、順風耳;范、謝將軍;康、趙元帥等等。

而在上白礁香陣中,除刈香年時,由慈濟宮延聘自佳里幽冥殿的范謝將軍外,並不見到「大仙尪仔」的蹤影。不過在香陣隊伍中,卻可以看見來自頭港鎮安宮的「軟身福德爺」,所到之處,信徒簇擁,撿拾福德爺所拋擲的元寶糖,祈求「食平安」。

據鎮安宮表示,「軟身福德爺」並非一般神將陣頭,而是受信徒崇奉的神尊,平日廟內特別安排神案,虔誠香火供奉。

其雕塑原由可追溯自1983年,該廟主神吳府三千歲降示,原奉祀的土地公修為資歷己到,可為其雕塑神像。因此廟方禮聘良工雕塑現今的「軟身福德爺」,身著龍袍,頭戴宰相官帽,以示地位尊崇,更是全台第一尊「軟身福德爺」。

「軟身福德爺」形象福態,白髮皤皤,表情慈祥和藹,手拄枴杖,沿途發送金色元寶起巧克力。近年來,鎮安宮更以福德爺為主題,推出各項文化創意作品,沿途發送,頗受信眾歡迎。


本文章由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室收集、整理、撰文,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授權條款使用。
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室粉絲專頁
編撰: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室—李啟嘉